前天晚上終於從高雄回來,結束了這趟精彩有趣的5天4夜之旅。雖說5天4夜,但扣掉來回車程就4天半左右,然後其中兩天更「不幸」碰上了停班停課。
不過其實這也說不上甚麼不預期之事,因為早在出發前一個星期左右,我已經一直留意 Windy,基本上也已經大概預估到這可能性了。只是連續停兩天停班停課,確實還是有點出乎意料之外,換作是香港應該頂多只會停一個晚上,明天一早或中午過後,就得冒着風雨趕回公司了(之前香港網友就為此弄了一大堆超有梗的 Meme 圖:https://bit.ly/43Oz1LP)。
因應著這樣的天氣變化,出發前幾天,就陸續有不少人跟我再三確認過,是否真的要前往?怎麼不改一下行程之後才去?但我一直還是堅持要去。最簡單的原因,就是我身體絲毫沒有想把行程取消或更改的動能與渴望。
這對我來說特別有趣,因為換作是以前的我,大概會覺得既然難得去一次旅行,當然盡可能一切盡善盡美,不要留下遺憾。如果有這些不理想的狀況,可以的話,當然盡可能避免或「優化」,幹嘛要跟自己的時間與金錢過不去,反正我又不用請假,更改車票也很簡單(不像機票)。
但這一次有點不一樣。而為我帶來這次心態改變的,竟然是一次 HEMA 對打練習(不知道是甚麼的朋友,歡迎看以下文章:https://bit.ly/3JFb2aA)。
還記得那一場是我第一次跟他人練習實戰對打。學藝不精的我根本難以在戰鬥中把學到的技藝有效運用出來,所以當時很依靠身體的自然反應與天性去應對眼前的每個危機。而這卻反而讓我有機會看見自己最直接的行為模式:那個缺乏覺察時的自動駕駛模式。
在過程中,教練指出我經常有個傾向,就是退得太快。簡單來說,在任何一場決鬥的過程中,最理想的敵我距離,是我能打到對方,而對方卻打不到我。但如果二人的臂展和體能差不多的話,這距離並不存在,因為這兩個距離大致重疊,也就是當我能夠擊打對方的時候,對方同時也必然能擊打到我。
由於對自己的防禦技巧缺乏信心,每當我進攻失效,繼而遇到對方的反擊時,我就會迅速退得很遠,一把勁退到對方無法一步攻擊到我的距離,這甚至惹教練帶笑「稱讚」我這方面挺有天份,說新手更多時候只懂往前衝,而沒有這樣善於逃跑的心理素質。
退得夠遠,當然能夠讓自己免於眼前的危機,但問題來了,當要再次進攻的時候,要跨越的就是更遠的距離了。也就是說,本來只需要一個前弓步就能夠進入攻擊範圍並擊中對方,現在我還要多前進幾步才能進入敵我彼此攻擊範圍,而就在我前進的同時,對方自不然也已經做好了相應的防備,攻擊也比較難奏效,於是又引起了下一輪的逃亡。
久而久之,反覆的無效攻擊,彷彿全無意義的前進後退,逐步把自己的體力與鬥志磨滅掉,開始覺得幹嘛自己能力這麼糟?怎麼這事情這麼難?怎麼天待我如此不公?⋯⋯卻完全沒看見原來是自己的問題。
透過教練引導我看見自己的這個盲點,我頓時發現這不就跟我的2/4人生角色和我在生命中常常呈現出來的狀態很像嗎?
2爻像個衝鋒敢死隊,4爻遇到不利的情況便退位,這本來是這設計天生的一個優勢,容易根據對現況的評估,作出適合的進退。但若受到「制約」,就會干擾了這種進退,要不衝動前進,要不退得太遠。
Human Design 人類圖常提到「制約」 一詞,但我們大可不用把它想到太複雜、太玄妙,說穿了,只不過是指反覆行為下所形成的習慣,讓我們在潛意識下不自覺地作出了某某行為。我們會繼續作出這種行為,大概因為它曾經奏效,能夠為我們帶來過好處。但這些「成功案例」卻同時讓我們變得僵化於這行為模式上,即使環境改變了,卻不懂變通,還是依樣葫蘆、刻舟求劍地做出不符合現狀的行為。
而我的這制約模式在經營個人品牌的過程也特別常見。在過去這三年的經營個人品牌的歷程中,我發現每當我創造出一個新企劃時,做沒多久,就會開始懷疑到底行不行,然後越想越不妥,開始萌生退意,覺得這裏不好,那裏不對,認定這裡行不通,那裏或許可以改一下。跟其他人合作時,也會有種自然傾向,很快就會聚焦在對方不好的地方,企圖跟對方拉遠距離。
經過這幾年的自我覺察,我發現這種行為模式很大程度上就是為了保護自己,在自己受到傷害之前,先把一切推倒。既然所有的崩壞都已經在自己可受控的範圍內,那自然就不會那麼受傷了。
「對啊,這個企劃就是不好,所以沒人報名也正常。」
「對啊,我也沒有太喜歡這個人,不合作還好。」
然而,這就像 HEMA 的對打練習一樣,距離拉得越遠,要重新設定和奔向目標時,就必須花費越大的氣力。最後,力氣與精神全花光在啟事情上,而不是發動關鍵一擊。
雖說生產者的動能相對持久,但其實也不是無窮無盡的,也會在做不對的事情時虛耗自己。而當我們白白浪費了自己的氣力在無關痛癢的事情時,就無法在正確的時機施力。我想這就是生產者強調等待的重要性,因為當我們能夠做到順流而行,並在對的時候才輕輕使力,自然能夠做到事半功倍、水到渠成。
回到這趟旅行上,我正正就是想嘗試一下,即使眼前的條件不理想,我可以如何照樣經歷其中,在最貼近它的距離作出適當的應變,並全程投入去體驗它,而不是先逃跑(突然想起《獵人》的奇犽/基路亞)。
當然,我不是因為有了這個想法,所以勉強自己盲目僵化於過往所作的某個決定,而是我內心真的一點想改期的動能都沒有。後來透過自我覺察,才發現了剛好跟這個近來的領悟有所共振。
在 HEMA 競技場上,我現在逐步學習放下過早撤退的習性,好好站穩腳步,正面拆解對手的攻勢;而決定直闖暴風圈的我,也同樣準備好透過這場颱風,如實看見那個真實的自己。
颱風來亂,讓一切都變得不再受控。一些原本規劃好要去的行程,如今已經不能去了(例如去柴山與半屏山登山)。另一些還是可以去的景點,卻因為天雨的限制,可行走的時間變少了,而必須被犧牲(例如旗津和鳳山)。
當颱風打破了所有限定框架後,也就代表一切回顧混沌,所有可能性重新回到桌面上,唯一差別在於,過往可供參考的決定因素如今已失效。眼前只剩下兩件事情可以做,要不怨天尤人,懊惱天氣不似預期,消極地等待颱風過去,要不放下規劃,在每個當下重新感受,下一步最想做的事什麼,見步行步。
我很快就選擇了後者。我買了便利雨衣,撐著雨傘,在天氣還未變得太糟糕前,在照顧到自身安全的情況下,徒步於風雨中,一時走到空無一人的高雄市文化中心,感受那風雨下的寧靜,一時走到鳳山看古蹟,卻尊重內心的恐懼而選擇忍痛離去。
當一切可供參考的資訊已經失效時,我必須變得短視。我再也無法根據他人的推介或自己已選好的菜單去吃東西,網上評價現在一點用處都沒有,我只能夠在路上邊走邊看哪家店有開,然後依靠我的薦骨回應為我作出判斷:進去吃,還是繼續走下去(冒着不知道下一家有開的要走多遠的風險)。
以前根本不曾考慮過的選項,如今卻突然變成了該個當下最有回應的事情。為了避雨,我吃了在台灣的第一吃日式燒肉;因為停班,我吃不了原本想吃的家常菜(聽說「冬瓜與胖子」跟「長生29」都很不錯,有人有吃過嗎),卻反而吃到了上次在台南錯過了的碗粿;探訪歷史古蹟的時間變少了,與朋友聊天互動的時間卻變多了⋯⋯
旅行最值得看的風景,本來就是自己(的內心)。
更有趣的是,當初決定要來高雄時,覺得必定要做的原始三件事(情義冰室、殭屍展、無光飛航),最終都全一概做到了。換句話說,給這場颱風打亂的,就只有那些相對無關重要的事情(決定了這趟行旅程才追加的行程)。
這我一開始就知道嗎?一半一半吧。但透過計劃被打亂,當你被迫重新作出選擇時,你就會更清楚,對你來說甚麼最重要?又甚麼可以犧牲一下?千萬別相信小孩子才做選擇, live is all about making choices。只是這些選擇指的是我們在每個當下聽從身體作出的選擇,而不是千思萬慮想像出來的選擇便是了。
危機看似可怕,但也正正是因為危機的出現,所以我們才能放下頭腦,好好活一場。當現有的計劃無法執行,人自然願意(或迫不得意必須)跳出舒適圈。而也每每當我們從舒適圈出走後,我們才發現,原來自己一直只是隻籠中鳥、井底蛙,過去一直被自己的認知遮蔽了雙眼,沒發現原來世界的可能性可比我們想像中的多得很。
換成生命也是這樣。很多人就是因為生了一場大病、夫妻關係出現危機、忽然給公司裁掉,卻反而讓他們走出了一個沒曾想過的人生。
然而,這並非必須的,只要我們明白到,自己從來都有選擇時,我們從來都可以在這些變卦出現之前,就選擇走自己想走的一條路,而這一切決定於我們有多想看見那個不一樣的自己。
p.s. 其實這旅程出包的狀況真的超多。首先,因為不斷在雨中走路的緣故,長期濕着的雙腳與涼鞋的鞋帶長期磨擦,在我腳背刮出了多條傷痕,到後來每走一步都超痛。最後只好在涼鞋中加雙襪子。我對這樣的穿法超抗拒的(雖然聽說近年流行這樣穿),但事到如今也只好這樣應變。
然後還有的是,我竟然訂錯房間日期!!我可是從未犯過如此白癡的低級錯誤。因為訂房日期是一個星期前,原本的費用不但無法退回,還要付貴很多的正價才可租到當天晚上房間。當然,我還是可以上網尋找其它更便宜的飯店,但我已不想再浪費任何時間在這事情上,好歹前兩天已經失去了不少時間。
在所有這些事情上,我們當然可以有很多更理想的結局,但我們能夠做的,就只是挑選在那個當下最有力量做的決定,而別為沒遇上在那個只存活在平行時空中的最佳方案,而感到可惜或自責。與其懊惱於這事情為什麼發生,是誰的責任,有沒有更好的選擇,如果可以重來一次的話……倒不如趕快解決眼前的問題,然後盡情享受剩下的每一分時光。
每個當下,我們皆可以作出全新選擇。或許你現在身處的處境很不理想,完全不是你所期待的局面,但你永遠有力量去作出下一個在這個當下最正確的決定。這跟你過往決定的好壞完全沒關,因為在這個沒有 what if 的世界中,世界其實可以很簡單。
而當我們不再自困於「錯誤的選擇」或「不理想的結果」中,我們就會更敢於作出每個當下認為正確的選擇,即使最後的結果不好,那我們自然也能夠從這些多番嘗試中獲得最大的成長。
更多的【不預期遊台灣】小旅行:https://www.kevincareercoaching.com/travel
而如果你剛好也跟我一樣喜歡吃喝玩樂,並且對認識自己感興趣,歡迎你加入【不預期趴趴走】群組,跟我們一起在食飯旅行中,實踐體驗人類圖,同時結交蛻變旅程中的同行好夥伴:https://bit.ly/3oUuYiF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