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作家相片Kevin Yeung

【烏克蘭的戰火】



前一陣子大家都在討論俄羅斯對烏克蘭發動的這場戰爭,讓我想起很久以前看過的一本書:《歐亞帝國的邊境》,其中論述到世界上多個戰亂地區如何形成,他們彼此之間有著甚麼共通性,覺得很值得跟大家分享。所以今天我們不談身心靈,也不談旅遊,改談歷史與政治。


就我個人而言,相比起對戰爭的態度,我對戰爭為甚麼會在某些地方而非另外一些地方爆發更感興趣。始終戰爭反映的是人性,而戰爭本來就是人類歷史的絕對常態(甚至可回溯到類猿類的社群互動特質,如果相信進化論的話)。如果單單因為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這幾十年的相對和平,就相信戰爭再也不會再出現(主觀意願是否喜歡和接受是另一回事),那未免有點異想天開。


當然,我絕非支持戰爭,剛好相反,我反而認為若要解決源自於人性的問題,我們更應該從人性的問題出發,才能找出解決問題的可能。


當談到為甚麼俄羅斯要出兵烏克蘭,很多網上的「懶人包」評論都總會有意無意提及到,俄羅斯與烏克蘭幾千年前同一家,源自同一個祖先,如像兄弟。然而,我認為這說法首先根本站不住腳,再者若非刻意誤導,彷彿硬要把他們說得很親近一樣,就是跟討論這戰爭的背景完全沒有關連。


人類的歷史本來就是一個混血的過程。不只歐亞非三大陸一直在混血,就連北美洲原住民(印第安人)也與西伯利亞人共享血緣,甚至近代研究更指出亞馬遜森林深處的部落竟與住在大洋洲的南島語系玻里尼西亞人也有著部份相近的DNA。換句話說,經歷了幾千年,誰家都跟別家是一家人,如果硬要說大家幾千年前擁有共同祖先,這絕對是過度簡化的邏輯謬誤。


此外,用這個原因去解釋戰爭的緣由,那就等同於希特勒(希特拉)聲稱要把所有日耳曼人納入其統治下,墨索里尼因為領導意大利所以說要建立「新羅馬帝國」,還有一個更明顯的例子也當然不用直接說也一定想到。


這樣的論調,就算不是支持侵略的合理性,也絕對是為這合理性作鋪陳。這樣的說法作為敍事背景已經有欠準確,作為了解戰爭的前因後果更是毫無關連可言。


根據《歐亞帝國的邊境》書中的論述所言,持續處於兩個敵對帝國邊緣的地區,因為長時間都在兩者爭奪中存活,無法確立一種特定歸屬感,同時也難以(缺乏誘因)作出長遠建設,因而構成了反叛和不穩定的基因,形成了今天的問題地區,亦即書中所說的疤痕區域/邊境衝突帶/文化碎片區

在戰火中逐步建立出的這套獨立文化,讓鄰近的政治勢力越來越難將其徹底歸化,即使透過武力佔領或懷柔同化,成功將其納入帝國版圖,也很快又會再度分裂獨立開去,或被其它政治勢力所奪取,從而讓這獨立的文化越來越深化,造成難以打破的無盡循環。


這樣的例子在歷史中比比皆是。其中最明顯的例子莫過於近東地區,即今天的伊拉克、敍利亞和以色列一帶。自從人類開始利用文字作出歷史記載開始,這裏已經成為兩河文明(巴比倫人與亞述人)和尼羅河文明(埃及人)相互爭奪的地方。後來又成為了波斯、埃及和羅馬三大帝國的競爭之地。公元1000年後,又成為了剛崛起的伊斯蘭帝國與西歐文明(所謂的十字軍)的交接邊境地區。到了近代,也因為蘇伊士運河的控制權,再次成為了各國爭奪之地。


另一個例子則是飽受戰火摧殘、被譽為邪惡軸心的阿富汗。自從亞歷山大大帝征服了巴克特里亞地區後,這裏就一直成為中亞波斯/阿拉伯文明與北印度文明的帝國交鋒之處,到了近代又成為了英國與俄國的爭奪之地,最終衍生出塔利班和阿爾蓋達組織。


被譽為歐洲火藥庫、說有機會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的巴爾幹半島,在最早期已經是雅典和斯巴達人相互爭奪之地,到羅馬帝國瓦解後,就成為了拜占庭帝國和西歐文明互相爭奪的地區,誰都不能完整控制這個地區。到了近代,整個巴爾幹半島被哈布斯堡王朝、奧圖曼和俄羅斯這三大帝國徹底拉扯撕裂。當這三大帝國企圖作出瓦解前的最後一次掙扎時,波斯尼亞地區這火藥桶終於被點燃,引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


還有多年來一直在爭取自治權、以巴塞羅納為首的加泰隆尼亞地區,雖然算不上是帝國之間的爭鋒之處,但它一直以來處於法蘭克、卡斯提亞與亞拉岡(基徒徒王國統治的伊比利亞半島北部)和安達魯西亞(穆斯林摩爾人統治的伊比利亞半島南部)三股勢力的夾縫,也因此建立出一套屬於自己的獨立文化和語言。


相對於歐洲與近東地區,中國因為封閉性的東亞地勢關係(東邊靠海,西邊環山),所以除了北方的遊牧文明外,幾乎沒有跟其它歐亞強大帝國直接交鋒過。然而,沿著帝國的邊緣,在政治權力鞭長莫及的地方,還是形成了這些所謂的疤痕區域/邊境衝突帶/文化碎片區。直到清中葉才開始被中央王朝長期管治的西藏與新疆就是當中最明顯的例子。


而其餘幾個邊境地區,要不就是很早以前已經脫離了中央王朝的控制,成為一股獨立文化,即使再次佔有,也迅速獨立(e.g. 越南),要不就是在幾百年間同化重組成新文化體(既非漢,也非胡,而是一個新的合成體),也因此失去了分離的需求和渴望(e.g. 蒙古、東三省地區)。


或許你會疑惑,為什麼這些地方會成為帝國的爭鋒之地,而非其它。歷史固然由很多不同因素所組成,但地緣政治絕對是其中一個主導因素。這些地方剛好位處兩個富裕地區的必經之路,但卻或許因為山勢險要所以難以長久佔據,又或許因為附近地區過於荒蕪,這裡反而成為賴以補給的綠洲地區,亦即「兵家必爭之地」(就像中國的關中的襄陽等地)。


位於北海頂端的烏克蘭固然也是這樣的情況。公元頭一千年是個陸路運輸仍極為不便旳時代,歐洲的物流多以河流作為支撐。因河之便,君士坦丁堡、黑海、波羅的海就能夠連成一線。烏克蘭(基輔)因此成為控制這貿易線的重點地區,但由於新興的基輔羅斯的力量還不足以有效威脅拜占庭,所以這裏的衝突應該還不算厲害。


但當蒙古人東征並建立起金帳汗國後,北海北岸就成為了與蒙古人(金帳汗國)貿易的其中一個最重要的貿易站,也因此成為了歐洲當時兩大海洋勢力威尼斯與熱拿亞爭相搶奪之地。歷史有名的黑死病,就是在這裏與蒙古人的一場戰爭中所傳回去歐洲的。再到後來,俄羅斯從蒙古帝國的遺骸中崛起後,迅速擴展,最終與奧圖曼帝國和哈布斯堡王朝在北海碰上(爭奪巴爾幹半島前的前哨站),最終引發了克里米亞戰爭。


換句話說,俄羅斯今天之所以會攻打烏克蘭,與其說是因為他們在很久之前擁有共同祖先,倒不如說因為那裏一直都是歐洲與草原之間的邊界。烏克蘭天生註定兩邊不是人,既不屬於歐洲,但也無法徹底成為俄羅斯的一部份。它永遠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必定會讓俄羅斯寢食難安,所以爆發衝突可以說是遲早的事。


但凡位於邊界所在,從務實層面而言,當地的臣民必然會適量地適應並同化於兩邊世界的文化,也因此會融合出一種新文化。而由於長期處於戰爭地區,處於邊境的臣民,也同時很適合作為雙方帝國的戰鬥力。在建構帝國的過程中,他們常會被僱為傭兵,然而軍隊一旦解散,他們便經常會轉而四處劫掠,成為帝國的憂患。


當其中一個鄰近帝國開始日漸強大,必定會首先向這些邊區地區下手。若以鐵腕強硬一致(統一語言、宗教),必定會惹來強烈反抗。但若容許各文化圈保持固有傳統,的確能夠讓帝國活得更長一點,但日子久了,這些文化圈的差異性就會日增,等同於埋下了日後獨立的種子


而若剛巧不幸鄰近的兩個(甚至更多)帝國都同時堀起,那這邊區地區就必定會被戰火蹂躪,強化這地區的文化意識與戰力,在日積月累下,最終形成所謂的分離運動,或鎮壓行為,週而復始


總而言之,能夠讓某個地區成為帝國與帝國之間的衝突地區擁有著眾多不同的原因,難以一概而論,但可以構成定論的是,一旦這地區長時期處於這樣的狀態,其獨立與分離的機率就會進一步提高,最終形成難以修復的疤痕區域/邊境衝突帶/文化碎片區。


要讓疤痕徹底消退,重點還是在於彼此之間的尊重與耐心。幾百甚至幾千年累積而成的文化差異,根本無法在幾十年的時間內重新整合。這說易行難,但可以肯定的是,若硬要以霸道父權的人為做法,干預人性的自然傾向(東西德的分裂、以色列的建立、以殖民歷史而非種族切割出今天的東非國家),最終只會造成更大的災難。

 

若有興趣更深入了解Human Design人類圖,歡迎留意我的FB專頁。也歡迎按以下連結,了解【Living Your Design 人類圖初階課程 】詳情。


若你在職場上遇上任何疑難,或想探索自己在職場上的可能性,歡迎按以下連結,了解【職場引導服務】詳情。

渴望能夠在日常生活中好好運用自己的薦骨權威,或想認識薦骨的運作,歡迎按以下連結,了解【薦骨健身房 】詳情。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