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孭起背包 · 遊歷不預期】
希 望我所分享的故事、生活點滴和Human Design 人類圖知識,能讓您拾回本屬於您的生命力量,去找尋自己的新方向,去探索人生的更多可能性,綻放出你獨一無二的光芒。


【鍛煉好自己的心靈肌肉】
若要「活出真實自己」,若要能夠在重要決策上,有效運用到我們各自的內在權威與策略,就更必須在日常生活中做好鍛煉。然而,無論我們的肌肉多強壯,還是會有無法應付的狀況,還是會在某個當下感到力不從心,還是會意外拉傷。會受傷,會跌倒,只因我們仍擁有踏出舒適圈的勇氣。
Kevin Yeung
2021年9月30日


【人類圖的2027預言】
Human Design 人類圖中,有一個關於2027年的預言。到底它預言的是甚麼?
我們估計世界將會有甚麼改變?我們又該如何在這大時代中自處?
Kevin Yeung
2021年9月27日


【乘風.破浪.歸去】
過去這週末順利完成了台灣獨木舟協會舉辦的ACA L1海洋獨木舟技術認證課。在往後的日子終於可以正式出海,參加獨木舟行程了!你們其中也有人喜歡划獨木舟嗎?或者有興趣去認真學學呢?
Kevin Yeung
2021年9月23日


【LYD 開課後感】
相比起把官方知識完整無缺地教授予對方,我更享受透過簡單而直白的方法,分享自己獨到的眼光與看法。相比起跟隨官方的框架去教授知識,我更渴望走出自己的路,自創出屬於自己的產品/服務,呈現出我的眼光、我眼中的人類圖、從中參透出的實用生命哲學。
Kevin Yeung
2021年9月1日


【從奧運談根部中心】
根據Human Design人類圖的區分系統,有說到開放根部中心的人(空根)比較不擅於抗壓,那奧運奬牌得主是否會真的比較偏重有定義根部中心的人呢?
我挑選了60名來自世界各地的歷屆奧運奬牌得主,跑他們的圖來看看他們的設計差異。
Kevin Yeung
2021年8月11日


【如果你也想學人類圖】
Human Design人類圖中的知識博大精深,的確很吸引人一直挖,但學海無涯,切勿忘記人類圖中最基本,卻同時唯一重要的,永遠是內在權威與策略。
Kevin Yeung
2021年7月5日


【甚麼是投射者的邀請】
關於投射者的策略,英文原文基本上有兩個版本,分別是wait for the invitation 和 wait to be invited。前者可被直翻為「等待邀請」,而後者則為「等待被邀請」。這兩組句子看起來很相似,但彼此之間其實存在著微小但卻極其重要的差別⋯⋯
Kevin Yeung
2021年6月30日


【每個設計皆有其矛盾點】
在每個人的Human Design 人類圖設計中,其實都存有著不少這些矛盾點。這些設計中的矛盾往往會造成我們生命中最大的痛苦,而痛苦往往源自於我們太想二擇其一,又或者我們試圖「想出方法」去解決這矛盾。
Kevin Yeung
2021年6月2日


【生產者的創造力】
生產力的創造力源自於薦骨,而薦骨的動能取決於生命的熱情。當你能夠在生命中享受每個當下,在生活中不斷跟隨自己的喜悅去創造,你體內的「發電機」便會啟動起來,產生出巨大的磁鐵力,把你吸引到下一個對的的路上,把頻率相近的人事物吸到你面前。
Kevin Yeung
2021年5月26日


【人類圖x職場:四大類型篇】
在Human Design人類圖中,Type類型是最基礎不過,卻又同時最重要的一個區分。但若要把其中的智慧落實在職場工作上,究竟是否可行?過程中又會遇到甚麼難題呢?⋯⋯
Kevin Yeung
2021年5月24日


【薦骨健身房開課後感】
比起傳授知識,我一直更渴望做到的是,引導出大家對活出自己的熱情和興趣,並願意相信自己真的可以如此做到。我要創造的,是一個屬於我自己的課程,一個把我的信念、個性和獨特性,皆完全融入進去的課程。而這就是上星期剛剛開課的【薦骨健身房】⋯⋯
Kevin Yeung
2021年4月28日


【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你也曾經有過很想做的事情,或很想完成的夢想,但最終卻因為害怕「希望越大,失望越大」,而帶著遺憾讓他們在你的指縫間溜走嗎?
Kevin Yeung
2021年3月24日


【讓非自己成為你的引路標】
不要抗拒和害怕「非自己」的狀態(苦攝、憤怒、氣餒,失望),而是讓你的「非自己」感受成為你的引路標,透過它覺察自己對眼前這人事物的感覺。千萬不要在活出自己的路上,忘記了當初想活出自己的初衷。
Kevin Yeung
2021年3月3日

【生產者真的是來工作的嗎?】
在初接觸Human Design人類圖時,不少生產者聽到自己「今生是來工作」後,都不禁面色一沉,汗顏起來。
在最新一集【JKの身心靈遊園車】中,我和Jerome會跟大家破解這個迷思,探討生產者真正的潛能和使命是甚麼,也會跟大家分享一下等待回應是甚麼一回事。
Kevin Yeung
2021年3月1日


【類型原來可以這樣看】
你有想過,原來投射者也能夠創造(Generate)和顯化(Manifest)嗎?你有想過,原來生產者和顯示者也可能有一大部份是投射者嗎?
Kevin Yeung
2021年2月17日


【關於等待回應的迷思】
生產者的內在權威與策略,並非「等待」與「回應」(wait and respond),也非「等待」一個「回應」(wait for a response),而是「等待回應」(wait to respond)。
Kevin Yeung
2021年1月13日


【突破】
以生命為例,若你認為生命是一場競賽,你便會聚焦於累積財富與無止境的比較;若你認定生命是無間地獄,那你眼中所見,大概只能盡是無法擺脫的痛苦。這無關對錯,只是一種選擇而已。而我則選擇把生命說成一趟旅程,所以我眼中所見,盡是好奇、不安、探索、期待、驚喜,最後也少不了突破與成長。
Kevin Yeung
2020年12月2日


【轉職的煩惱】
在找工作的過程中,我們往往忽略了最基本的事情,就是當你走進這間公司作面試的時候,對環境和老闆的第一個感覺如何,有沒有興奮喜悅的感受。我們往往倚賴頭腦的分析,而忽略了身體最確切的感受。當你能夠在這公司開心工作,你自然願意和能夠好好展現自己的才能,也自然能夠有更好的仕途。
Kevin Yeung
2020年10月28日


【命定 vs 自由意志】
生命就像畫鬼腳,它一方面既是命定(所有的選項、路線與結果已經預先設定好),但另一方面你還是可以從中作出選擇。Human Design人類圖的真正著眼點,並非在於鳥瞰這張鬼腳圖,把所有細節看得一清二楚,而是讓你學懂如何在每個分岔口,作出對你來說最正確的選擇。
Kevin Yeung
2020年10月6日


【引經據典,不如在世修行】
屠夫每天面對生死,所以才最明白甚麼是生死。到了一刻,或許他會突然頓悟,然後「放下屠刀,立定成佛」。相反,躲在佛寺中諗經的和尚,若從未真正面對過生命,從未真正經歷過,他所說的一切只是空話。他分享的只是未經考驗的說法與理論,而非他活出的智慧。
Kevin Yeung
2020年9月22日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