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孭起背包 · 遊歷不預期】
希 望我所分享的故事、生活點滴和Human Design 人類圖知識,能讓您拾回本屬於您的生命力量,去找尋自己的新方向,去探索人生的更多可能性,綻放出你獨一無二的光芒。


【瑜伽 x 人類圖】
瑜伽與人類圖或許比我們想像中相似。兩者都強調往內探索,從而了解真實的自己,差別只在於切入的角度不同⋯⋯
Kevin Yeung
2023年1月16日


【借《薩提爾的自我覺察練習》一書談情緒覺知與失衡】
薩提爾模式及其冰山理論,強調「自我」就像一座冰山一樣,我們能看到的往往只是露出水面的部份,也就是行為,而潛藏在水底下、不為人所見的,則有著情緒、觀點、期待與渴望等多重元素。也就是說,驅使我們作出甚麼行為的,並非我們的想法或有意識的決定,而是這些底層的內在元素⋯⋯
Kevin Yeung
2022年11月23日


【藏在文字背後的人類圖】
人類圖中的字詞只是一個能量載體,目的是為了方便大家記得和溝通,但其實很難單靠這樣的一個字詞,就能夠把其真實的深厚精神清楚表達。我們不能按字面意義去理解,而要 Contemplate(沉思),像唸讀詩句般心領神會⋯⋯
Kevin Yeung
2022年10月12日


【那令人心煩的滴水聲】
最令我們心煩的,也從來並非滴水聲本身,而是我們認為這聲音不該出現,是我們不願接受自己受到這聲音干擾而無法保持平靜,更是我們對這聲音的無能為力。也正因如此,越企圖讓這些感受消失,我們便越是感到掙扎,越是要求自己心如止水,就越是難以感到平靜⋯⋯
Kevin Yeung
2022年9月21日


【人類圖中的佛理(下)】
以旁觀者的姿態看著想法與情感出現
,然後逝去。帶著接納的心態,讓事情以它原有的樣子存在,在生命中留白,
讓環境與他人能夠成為這個暫時的你的一部份。我想,這大概就是我在人類圖中參透到的佛理⋯⋯
Kevin Yeung
2022年6月1日


【人類圖中的佛理(上)】
無論人類圖還是其它身心靈工具,都總提醒我們要「愛自己」、「做自己」、「活出自己」,而人類圖更經常強調我們別「非自己」。然而,到底甚麼才是真正的「自己」?存在於我們其中的「非自己」又算不算自己?《佛陀的幸福課》一書就透過佛理中的「無我」概念,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我很推薦的補充說明⋯⋯
Kevin Yeung
2022年5月25日


【關於2-14通道我想說的是⋯⋯】
不少人會戲稱2-14這條通道為「計程車司機通道」,但我自己對這說法並不認同。在我眼中,2-14是一條連接薦骨與G中心的個體人通道,而個體人的特性根本就不應該以「服務他人」為自己的方向⋯⋯
Kevin Yeung
2022年5月23日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