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孭起背包 · 遊歷不預期】
希 望我所分享的故事、生活點滴和Human Design 人類圖知識,能讓您拾回本屬於您的生命力量,去找尋自己的新方向,去探索人生的更多可能性,綻放出你獨一無二的光芒。


【創作的本心】
很多人覺得創作是很困難的一件事,必須要有獨特的眼光與厲害的技巧。我也曾經這樣認為,但經過這兩年來的探索,我開始發現原來創作真正需要的並非甚麼技巧或專業知識;它唯一需要的,就單純是一顆稚子之心⋯⋯
Kevin Yeung
2022年7月27日


【內在權威與策略應用指導】
「內在權威與策略」說起來簡單直接,但真正實驗起來,卻因應著每個人設計中的矛盾點,有著各種不同的挑戰與卡關點⋯⋯
Kevin Yeung
2022年7月20日


【誰說你的決定必須正確】
當我們把人類圖知識應用在生活時,容易不自覺地期待與相信,跟隨內在權威與策略,最終必定能夠讓我們作出「正確」的決定。但實驗的過程讓我慢慢發現到,回應只是該個當下有動能採取的行動,就此而已。至於它是否真的能夠為自己帶來甚麼「理想的結果」,這純粹只是頭腦一廂情願的考量⋯⋯
Kevin Yeung
2022年7月7日


【等待就是為了打開生命缺口】
「等待」是個有趣的事情。我們每天生活中充滿著各式各樣的「等待」,卻又同時偏偏很討厭「等待」。「等待」彷彿是我們生命中那「無可避免的痛苦」、那「無法拔掉的刺」。那到底「等待」的本質是甚麼?為甚麼人類圖要「與世界為敵」,要如此強調等待呢?為甚麼我們要等待?等待可以讓我們得到甚麼⋯⋯
Kevin Yeung
2022年6月29日


【非洲一日遊,說走就走】
話說上星期六我叫了一個名為【Mama Africa Heritage Festival 媽媽非洲加勒比文化節】的活動。當中的美食、音樂和舞蹈固然令我讚歎不已,但最讓我感到親切的卻是他們的那份熱情⋯⋯
Kevin Yeung
2022年6月22日


【從麥當勞創業故事看45-21通道】
45-21通道的其中一個核心特質,就是錢滾錢。很多人會稱這條通道為「金錢線」,說擁有這通道的人很追求物質,很貪錢,但我認為他們追求的並非物質與錢,而是他們認定「沒有錢,哪都不用去,甚麼都不用想」。他們或許比所有人都更清楚知道,金錢只是工具而非最終目的⋯⋯
Kevin Yeung
2022年6月15日


【禪定】
覺察就是發現自己已經分了神,注意力已經離開了在這個當下本來想要注意的那個事情。而當我們發現自己偏離了航道,就代表我們眼前有著修正與不修正的選擇:我們可以選擇回去繼續專注,或者停留在那讓你分心的事情上⋯⋯
Kevin Yeung
2022年6月10日


【人類圖中的佛理(下)】
以旁觀者的姿態看著想法與情感出現
,然後逝去。帶著接納的心態,讓事情以它原有的樣子存在,在生命中留白,
讓環境與他人能夠成為這個暫時的你的一部份。我想,這大概就是我在人類圖中參透到的佛理⋯⋯
Kevin Yeung
2022年6月1日


【人類圖中的佛理(上)】
無論人類圖還是其它身心靈工具,都總提醒我們要「愛自己」、「做自己」、「活出自己」,而人類圖更經常強調我們別「非自己」。然而,到底甚麼才是真正的「自己」?存在於我們其中的「非自己」又算不算自己?《佛陀的幸福課》一書就透過佛理中的「無我」概念,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我很推薦的補充說明⋯⋯
Kevin Yeung
2022年5月25日


【關於2-14通道我想說的是⋯⋯】
不少人會戲稱2-14這條通道為「計程車司機通道」,但我自己對這說法並不認同。在我眼中,2-14是一條連接薦骨與G中心的個體人通道,而個體人的特性根本就不應該以「服務他人」為自己的方向⋯⋯
Kevin Yeung
2022年5月23日


【很好用的內外圈薦骨回應機制】
從過去幾年的反覆實驗與領悟中,我「研發」出一套更適合我的薦骨回應心法,就是「內外圈薦骨回應機制」。透過這方法,我就能夠在每個當下皆可專注於那個當下最想做的事情上,不致分心,卻又同時不會因此而錯過一些「沒有回應當下就做」但「未來可能有回應」的事⋯⋯
Kevin Yeung
2022年5月18日

【遠大夢想,始於小步】
每個踏進身心靈世界的人,大概都有著各自不同的原因與動機。然而,無論為了甚麼原因界也好,當中又總有一部份人會渴望把所學轉化成為他們的專業。踏出第一步永遠最困難,而我們渴望能夠做的,就是透過以下支援,陪伴勇敢的你踏出這關鍵一步⋯⋯
Kevin Yeung
2022年5月11日


【生產者的動能系統】
生產者就像那種需要透過拉繩來起動引擎的小型發電機。這些機器一開始是沒有任何動能的。要讓動能產生,我們必須先向它施力(拉繩)。當引擎被這道外力啟動後,機器就能夠自行運轉,而不用我們再多費心。同樣地,作為生產者,如果你想讓自己充滿動能,最直接的方法就是不管一切先讓自己動起來⋯⋯
Kevin Yeung
2022年5月4日


【走進未知的未知】
2002年,時任美國國防部部長的唐納.倫斯斐(Donald Rumsfeld)在一次記者會中分享說,世界上的事物可以分為三個領域:「已知的已知(Known knowns)」、「已知的未知(Known unknowns)」和「未知的未知(Unknown unknowns)」⋯⋯
Kevin Yeung
2022年4月27日


【迷失時的錨點:開放與定義G中心的差異】
讓人迷失方向的暴風雨,在生命中在所難免。以Human Design人類圖的觀點來說,開放與定義G中心代著著截然不同的機制,所以在面對風暴與迷失時,也因此有著適合自己的一套運作模式。當我們認知到彼此的差異,就能夠重新作出選擇,而不用強逼自己循用
「適合大多數人」的「成功法則」。
Kevin Yeung
2022年4月20日


【人類圖第二等分:文明的等分】
我們終於要準備進入第二等分的世界了,來跟大家談談關於把夢想創造與落實的過程⋯⋯
Kevin Yeung
2022年4月18日


【G空的無定向與迷失】
開放G中心的不穩定性,容易讓我們在規劃人生中的重大方向時,因為受到他人的影響,而在過程中忘記了本身想做這事情的初衷,變得左搖右擺,朝令夕改,所做的事情變成四不像。而即使在瑣碎的日常事情上,這樣的反覆定位與方向變動,也同樣讓我們受苦⋯⋯
Kevin Yeung
2022年4月13日


【關於開放與定義的三個比喻】
在每個人的Human Design人類圖設計中,皆有著九個能量中心,分別代表著我們生命中九個不同的特質。在這九個圖形當中,有著色的我們稱為「有定義 Defined」,代表著我們穩定的運作模式,而空白沒著色的那些則稱為「開放 Open」」,但台灣與香港更常稱之為「空白」⋯⋯
Kevin Yeung
2022年4月7日


【做自己,卻同時學懂如何跟他人相處】
理解自己的設計,只是學習人類圖的入門基礎,只是這趟轉化旅程的第一步。下一步要學習的,就是如何做自己的同時,卻又能夠跟現實世界互動連結⋯⋯
Kevin Yeung
2022年3月30日


【想成功,先學會擁抱失敗】
你有沒有發現,人越大,能力越大
我們卻反而越害怕失敗?我們每天被社會、家長前輩和朋友們灌輸著各種各樣的成功之道。每個人都教導我們該如何「正確地」奔跑,卻從來沒有人鼓勵我們只管用盡全力狂奔,直至真的衝得太快後跌倒,然後拍拍身上的灰塵,優雅地站起來,再次繼續狂奔。
Kevin Yeung
2022年3月23日


【烏克蘭的戰火】
當談到為甚麼俄羅斯要出兵烏克蘭,很多網上的「懶人包」評論都總會有意無意提及到,俄羅斯與烏克蘭幾千年前同一家,源自同一個祖先,如像兄弟。然而,我認為這說法首先根本站不住腳,再者若非刻意誤導,彷彿硬要把他們說得很親近一樣,就是跟討論這戰爭的背景完全沒有關連⋯⋯
Kevin Yeung
2022年3月9日


【觀音出上的開悟】
話說上星期六我去了登八里的觀音山,打算乘著好天氣俯瞰淡水河出海口與台北市區的景色,結果雖然最終甚麼風景都看不見,卻竟然在路途中遇上了一位隱世高人,讓我獲得了一次意外的開悟⋯⋯
Kevin Yeung
2022年3月2日


【回到內在權威與策略,然後呢?】
「回到內在權威與策略」只是整趟蛻變旅程的第一步,just a means to an end,而絕非「終極的答案」。我們下一步要做的,是覺察自己在每個決定底下的意圖⋯⋯
Kevin Yeung
2022年2月23日

【你喜歡你的工作嗎?】
你喜歡你的工作嗎?你渴望找到那份可以把興趣與事業完美結合、每天都樂此不疲的工作嗎?2017那年,我剛從做了8年的工作裸職。當時一心只想脫離行銷產業的我,也曾一度心懷雄心壯志,覺得自己必定非找到這樣的完美工作不可⋯⋯
Kevin Yeung
2022年2月17日
bottom of page